
2021年已過去。但我們60%左右的人,估計還離不開紡織家具行業。正如曾經不止一個商家說的一樣:“做了一輩子的家具,不做家具也做不了其它什么了,只要不虧錢,仍然還在這個行業,還在做這個念想!”這就是情懷!
與此同時,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態勢下,家具產業供應鏈受阻的情況下,中國率先穩定疫情態勢,并憑借中國家具行業齊全的產業鏈體系而補足了國際家具供應缺口,中國家具出口迎來發展機遇。
2020年中國家具及零件出口總額為4038.6億元,同比增長11.8%。2021年經濟復蘇之下,中國家居市場將保持增長趨勢。
(圖片來源:拍信創意,侵刪)
01、市場導向,新生代造就新時代
由美式民主主導的西方社會,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控制住新冠病毒。因此,2022年應該也是咱們這方風景獨好,國際市場幾乎可以肯定寸步難行。
所以,2022年我們行業仍然是國內市場主導行業競爭。其中,如何去庫存,如何提服務,如何創新競爭或許將是我們必須想方設法解決的重點問題。
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依然是家居主流消費區域,但下沉市場消費者購買力提升顯著,且需求明確,注重性價比,未來潛力很大;家居消費主體趨向年輕化,消費能力持續增長。
(圖片來源:家居人物,侵刪)
2021年消費者畫像
一線城市仍是家居消費主戰場,但下沉市場潛力大;消費群體趨于年輕化、個性化;“小鎮青年”、“95后”、“單身一族”成為三大消費新主力軍。同時,年輕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品質和個性。
02、家居消費主體趨于年輕化
只有抓住年輕人,才能抓住未來。
從產品創新上打造年輕化,多場景,多功能,智能化覆蓋消費者各種需求。從渠道布局上營造年輕化,多場景化無縫銜接,以品質服務拉近年輕用戶與品牌的距離。
以“年輕化”塑造品牌,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與年輕人對話,影響會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
03、服務或許成為競爭核心點
冒昧地問一句:現在大家實體店的生意可好?相信八九成的人都說慘!
在我們大家都說慘的時候,很可能有人的實體店賺得盆滿缽滿!
他們的做法有會所化、品質化、落地營銷等等。一句話,就是以提升服務和服務附加值為核心競爭點,從而為自己獲得了足夠的利潤空間,也吸引了大量優質客戶。
04、產品環保性能將上升到戰略
環保一直是家居行業的關注點,而現在對環保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針對消費者的層面,更重要的是針對企業自我生存的層面。
在這個方面,國家環保政策已經完全說明了這一點,對家居類的企業來說,需要重新分布自己的產業布局、重新審視自己的核心優勢、重新整合自己的行業資源。
05、房地產市場繼續為家具行業提供發展空間
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和建筑行業不斷發展,有效改善了城鎮居民的住房條件。在房地產政策堅持“房住不炒”的基調下,房地產行業的平穩發展帶來住宅銷售面積的增加,推動了家居裝飾及家具市場的穩定增長。
(圖片來源:家居人物,侵刪)
06、新技術賦能
高科技與大數據將持續賦能大家居產業未來,推動傳統家居制造業變革。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下,創新技術必將賦能家居產業未來,推動傳統制造業深度變革。
人類家居生活方式的不斷進步,從“笨拙”的建筑到“智慧”的建筑,是智能家居的核心所在。
07、品牌營銷投入回暖
對于大部分品牌主來講,兩年的疫情洗禮,讓他們的營銷預算一直趨于保守,但在這兩年,品牌主們同樣找到了在疫情環境下的競爭之道。指望疫情結束再大幅提升投放預算不是明智的選擇,如何在與疫情共存的情況下保持投放、保持品牌優勢是品牌必修之道。
2022年,品牌主會在疫情的環境下意識到這個問題,不管疫情走向如何,品牌營銷投入回歸正軌是一個必然趨勢。
08、私域流量繼續占據C位
私域流量作為一個營銷概念,已經持續被討論和研究超過3年了,私域流量之所以火本質是兩個原因決定的:
一是在互聯網紅利已近的趨勢下,品牌想借著互聯網紅利,在公域流量上以低成本的方式獲得流量越來越難。
二是在數字營銷占比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企業越來越看重營銷的投入產出比。尤其在近兩年的特殊年景下,不少企業的營銷預算都大幅度縮減,這更加快了他們做大私域流量的進程。
私域流量之火是因為每一個品牌都希望把命運掌握在自己而不是平臺,也不是KOL手里。
今年李佳琦、薇婭與歐萊雅之爭,本質上也是品牌的私域流量與KOL的公域流量之爭,從歷史的進程來看,這種斗爭將一直伴隨品牌、市場的演進。
私域流量誕生于互聯網流量將近的年頭,被大范圍討論和應用于疫情籠罩的年頭,從而成為各品牌主們的共識,品牌的終極目標一定是將自己的私域流量做到最大,只有這樣,它才能在做到高銷售額的同時做到高利潤。
從品牌在互聯網環境下發展的進程來看,品牌構建私域流量依然是明年的一個核心話題,也會成為品牌未來的常態。
09、明星營銷退潮,數字經濟營銷崛起
2021年,太多的明星翻車了,從吳亦凡到王力宏到薇婭,不管是網紅還是優質偶像,都出現丑聞,這讓啟用他們代言或做廣告的品牌很受傷,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品牌認識到,啟用明星代言是一個有風險的行為。
相比于明星,虛擬偶像有可塑造、不易翻車等優勢,一旦虛擬偶像成了品牌的代言人,則能夠持續地為品牌創造價值。目前BAT等大的平臺以及不少大品牌都開始打造虛擬偶像,將其作為品牌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10、傳統品牌加速擁抱新電商
(圖片來源:家居人物,侵刪)
對于大部分傳統大牌來講,進入阿里、京東這樣的貨架電商經歷了從拒絕到猶豫再到全面擁抱的階段,在今天,進入新電商平臺,這些大牌同樣存在著猶豫的心態,它們可能會考慮新電商平臺投入大、有風險,可能會覺得新電商平臺不符合自己的調性,可能會受困于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等,因而遲遲沒有完全投入新電商。
不過從趨勢來看,品牌加速進入直播電商、短視頻電商、社交電商等新電商平臺必然是一種趨勢,大部分品牌完全投入這些平臺,只是時間問題。
隨著抖音電商、快手電商等平臺的崛起,并占據整個電商市場越來越高的份額,各大傳統品牌將會加速擁抱新電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