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家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新房成交均價為43198元/平米,比去年下半年降了5.84%,成交量也較去年下半年跌了23.34%。共有產權住房在新房供應中所占比例逐漸加大,拉低了新房成交價格。
數據還顯示,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網簽10790套,比去年下半年的14076套下降23.34%,比去年上半年共計成交的15834套下降31.86%,降幅比例較大。
從去年到今年,北京新房市場整體呈現量跌價穩的趨勢。
根據上半年成交榜單樓盤所在區域分布,順義、昌平、海淀位居前列,其中位于海淀的豐錦苑和延慶的天潤和麗嘉苑均包含共有產權住房,排名第一的位于順義區的金隅大成金成雅苑是綜合了自住和共有產權項目。綜上可以看出新房成交越來越有郊區化特點,五環內的供應已經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共有產權住房在新房供應中所占比例逐漸加大。
整個上半年,網簽量前五的區分別是順義區(16%)、昌平區(13%)、海淀區(8%)、通州區(8%)和密云區(8%),結合環線來看,除了海淀區可能部分位于五環內,新房成交大多都在五環以外。
從戶型結構和面積段來看,上半年成交房型大多以兩室為主,戶型結構上,以中小戶型的50-90 平米為主。
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新房成交量相比去年呈下降趨勢,并且幅度不低,價格仍然保持在相對穩定的區間內。
我愛我家集團研究院院長胡景暉分析指出,上半年網簽量情況尤其是6月份的交易量下降,一方面說明了當前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初見成效,另一方面也受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的一定影響。從上半年共有產權房的供應及成交數據來看,預計下半年依然會延續這個趨勢,加大共有產權房和保障性安居用房的供應。
胡景暉預測,根據本月發布的《北京市2018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一方面上半年北京的土地成交量遠遠沒有達到上半年的土地供應計劃,預計下半年會加大居住類用地的供應;另一方面,150萬套的住房保障計劃,包括產權類住房100萬套,租賃住房50萬套,上半年完成量相比計劃量也是相去甚遠。預計下半年新房成交量會有量升,價格在調控大環境下或是穩中有微升的趨勢。